© Succession Picasso 2025 Les Pains de Picasso , Vallauris, 1952 ©Atelier Robert Doisneau/Contact

Picasso and UT

UNIQLO 首次與 Picasso 基金會合作,推出 UT 新系列,向全世界展現 20 世紀最偉大藝術家之一的傑作。

Pablo Picasso 藝術家

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出生於西班牙馬拉加。1900 年,19 歲的 Picasso 首次造訪巴黎,從 1904 年至 1930 年代,他一直以巴黎為創作基地。在這座藝術與文化之都,他結識了Matisse和Braque並且深受兩人影響。Picasso 在巴黎度過了具有開創意義的“藍色時期”和“玫瑰時期”,成為立體主義運動的奠基人之一,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感知物體的方式。《亞維農的少女》 《格爾尼卡》 等具有歷史意義的代表作,體現了創造精神和政治表達融合成的 Picasso 。Picasso 不僅專注於繪畫,還涉獵雕塑、陶藝、版畫等多種藝術形式。Picasso 畢卡索對探索創新表現方式的不斷追求,超越了繪畫,影響了雕塑、陶瓷、文學和音樂領域,在整個現代藝術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A Unique Handle on Reality

Picasso 對 20 世紀藝術界的影響幾乎無人能及。此次推出的 Picasso 合作系列 UT 共包含四款產品,展現了他在 20 世紀 20 至 40 年代創作爆發期的作品;另外還有一款以世界和平為主題的 PEACE FOR ALL 慈善 T 恤。以 T 恤為畫布,這些服裝很好地呈現了 Picasso 通過豐富的情感表達、以引人入勝的方式詮釋日常生活主題的非凡才華。他創作的和平鴿形象是標誌性的,成為了戰後和平運動的象徵在全球傳播,傳遞著和平主義事業的優雅和堅持。這件作品超越了藝術框架,至今仍具有強大感染力。T 恤巧妙地捕捉了他素描的輕盈感和繪畫的動態感,這些元素都從心理上強化了視覺衝擊。我們希望無論是 Picasso 的粉絲還是時尚愛好者,都能在穿著這些偉大藝術作品時獲得快樂。

瀏覽穿搭推薦

Picasso and PEACE FOR ALL

這件 T 恤上印著 Picasso 於 1958 年創作的《Le Bouquet de l’Amitié》。絢麗綻放的花朵寄託了對愛與和平的期望。

Pablo Picasso’s Works

《Still Life with Guitar》

1922 年作品。描繪了放在簡單木桌上的吉他,可以分辨出琴弦、音板和絃鈕。黃色和紅色的強烈色彩讓人聯想到西班牙國旗。

Nature morte à la Guitare, 1922
© Succession Picasso 2025 / Bridgeman Images

《Woman with Hat》

1935 年作品。這幅 Picasso 第一任妻子 Olga Khokhlova 的肖像創作於他們分開前夕。從 Olga 的表情和形狀獨特的帽子大概能覺察她與 Picasso 婚姻生活的終結。

Femme au chapeau 1935
© Succession Picasso 2025 /
Bridgeman Images

《Portrait of Marie-Thérèse Walter》

1937 年作品。Picasso 以古典坐姿描繪了情人瑪麗-特蕾茲·沃爾特(Marie-Thérèse Walter)。其色彩和形狀的組合極為獨特,在 Picasso 生前從未公開過。

Portrait de Marie-Thérèse Walter, 1937
© Succession Picasso 2025 / Bridgeman Images

Timeline

  1. 1881

    出生於西班牙馬拉加。父親是畫家和藝術老師,很早就發現了 Picasso 的藝術天分。

  2. 1895

    全家移居巴塞隆拿,認真研習藝術,並創作了幾幅早期作品。

  3. 1901

    在巴黎期間,作品主要以藍色為基調,大多是描繪貧困和孤獨的主題。

  4. 1907

    完成《Les Demoiselles d’Avignon》,這幅立體主義先驅之作,顛覆了繪畫界。

  5. 1917

    與俄羅斯芭蕾舞團合作,為芭蕾舞劇 《Parade》 設計佈景和服裝。

  6. 1937

    創作巨型壁畫 《Guernica》 ,抗議西班牙內戰。

  7. 1966

    “Picasso展”在巴黎舉辦,法國東南部的 Antibes 昂蒂布開設了世界首個專門展出Picasso作品的Picasso博物館。

  8. 1973

    在法國Cannes近郊Mougins逝世,享年 91 歲,安葬於Château de Vauvenargues古堡莊園。

友人Matisse託付的白鴿

Dove of Peace

1949 年作品。白鴿是和平的象徵。Picasso 終身鍾愛鴿子,這源於小時候身為藝術老師的父親養鴿子的經歷。這只鴿子以大膽的線條和溫柔的表情打動人心,現在裝點著本期的封底。

La Colombe de la Paix, 1950 © Succession Picasso 2025 / Bridgeman Images

The Dove of Peace 我的父親 Picasso 創作的《鴿子》具有非凡的標誌意義。繼反戰意味強烈的《格爾尼卡》獲得廣泛讚譽之後,父親受邀為 1949 年世界和平大會設計海報。

恰好那時父親的朋友 Matisse 要回巴黎幾天,覺得帶著兩隻鴿子太麻煩,就託付給了父親。父親不禁想起了 Andalusia童年時的那些白鴿,忍不住要把它們畫下來。當海報設計交稿日到來之際,他意識到這幅畫很適合作為世界和平大會的象徵。我出生在 1949 年世界和平大會開幕前一天的晚上。父母為我取名時想到了"Paloma",在西班牙語中意為"鴿子"。

Paloma Picasso服裝與珠寶設計師

1949 年出生於法國 Vallauris,父親是藝術家 Picasso,母親是畫家 Françoise Gilot。早期學習繪畫,後來進入時尚界,尤其在珠寶設計領域備受讚譽,以大膽運用色彩和形態而見長。其標誌性香水從瓶身到包裝都展現出與生俱來的設計天賦。

四位元巴黎年輕藝術家
與 Picasso 的作品

Oskar Fougeirol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生

Oskar 是巴黎藝術家 Nathalie Lété 的兒子。從小在母親的陶藝和繪本的薰陶下養成了獨特的藝術感知力。目前就讀于培養出莫内等世界級畫家的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創作融合雕塑、攝影、視頻等不同媒介的裝置藝術。“Picasso 的畫很棒,其實他的陶瓷作品也非常出色。法國 Antibes Picasso 美術館收藏了不少畫有食物簡筆劃的盤子,色彩和設計都很美。”他那穿著 《Dove of Peace》 UT 專注創作的身影,不禁讓人想到年輕時的 Picasso。

Angele Fougeirol陶藝家、模特

Angele 是 Oskar 的姐姐,過去幾年一直擔任母親 Nathalie 的助手,同時也創作自己的陶瓷作品。“由於父母都是藝術家,從小我就在巴黎和世界各地的美術館看過許多Picasso的作品,不過,我從未見過印在這件 T 恤上的畫作,很高興通過這種方式認識了這幅令人驚歎的畫作。”幾年前 Angele 第一次剪短髮,靈感就來自Picasso的一幅畫。“我喜歡Picasso《雜技女孩》中的短髮女孩形象,於是剪了同樣的髮型。”也喜愛Picasso陶瓷作品的她,散發著如同畫中人物般的優雅氣質。

Nephtali Zaya Bongi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生

Nephtali 經常與 Oskar 合作。雖然他在畫板前拿著畫筆時看起來很嚴肅,但一談到Picasso,他的表情就放鬆了。“Picasso因為不斷追求自我表達方式而成為時代先驅。巴黎是一座熱愛藝術的城市,這裡大多數人都瞭解Picasso,也都喜愛他的作品。我們為巴黎擁有Picasso美術館而自豪。”他穿著背後印有 《Marie-Thérèse Walter》 的 UT。“T 恤不要塞進褲子,褲腳卷起來,露出彩色襪子,能營造出街頭風。”

Noemi Leneman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生

Noemi 是一位天賦出眾的年輕藝術家,研習表演藝術,專注於創作視頻和道具。1917 年 Picasso 為芭蕾舞劇 《Parade》 設計了服裝和舞臺佈景,同樣喜愛戲劇的她談到其魅力:“最近在紐約 Guggenheim 博物館,我被 Picasso 1900 年首次訪問巴黎時畫的 《Le Moulin de la Galette》 震撼了。充滿活力的舞廳氛圍展示出當時巴黎生活給 Picasso 留下了多麼強烈的印象。”Picasso 在藝術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穿在 Noemi 這位未來藝術家的身上,UT 上的 《戴帽的女人》 似乎在微笑。

  • Photography by Yoshio Kato (item), Alexandre Tabaste (models)
  • Styling & Text by UNIQLO
  • Hair & Makeup by Go Miyuki
  • Illustration by Yoshifumi Takeda (Paloma)
  • Coordination by Masaé Takanaka

商品發售日期及價格以產品的實際上市日期為準。此網站展示的價格均為截至 2 月 7 日的資料。

下一個篇章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