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icanNeighbors

  • Photography by Aya Sekine
  • Styling by Naoki Ikeda
  • Hair & Makeup by Victoria Poland
  • Text by Miyuki Sakamoto
  • Coordination by Ryoko Uyama
  • Photography by Aya Sekine
  • Styling by Naoki Ikeda
  • Hair & Makeup by Victoria Poland
  • Text by Miyuki Sakamoto
  • Coordination by Ryoko Uyama

「巴比肯社區」是位於倫敦市中心的集合住宅區,建於1976年,以標誌性的摩登建築而聞名。整個住宅區由20棟建築物組成,共計約2,000間公寓,公寓的面積和內部格局有140多種不同選擇。其出眾的居住環境設計,滿足了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至今仍是非常受歡迎的宜居之所。

這裡雖然容納了眾多居民但環境依舊清靜優美,其奧秘在於散佈其間的綠色空間、噴水池和運動場,以及只供社區居民出入的花園等眾多休憩場所。居民在這些地方打發時間,有時也聚集在一起,加深彼此間的交流。社區內也有理髮廳和醫院等基礎生活服務和公共設施,為居民

提供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務。「天竺葵」有機食品商店就是其中之一。店內貨架上陳列店長Marianne精選的商品,從各類基本食材,到一些略為冷門的商品,一應俱全。對於前來購物的居民來說,與Marianne閒聊也是一件樂事。店名「天竺葵」取自巴比肯居民喜歡種在窗臺邊具代表性的一種花。店內也擺放了幾盆天竺葵用來點綴色彩。

我們請巴比肯的居民穿上最新一季的UNIQLO秋冬系列,並造訪他們的住處,聊聊他們對這個地方的看法和生活方式。

Neighbor 1

Tom Morris

編輯 / 記者

1. Tom用自己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紀念品裝飾房間。牆上的掛毯是幾年前從緬甸前首都仰光的一個市場裡購買的。2. Tom喜歡手工質感、造型獨特,且具有視覺衝擊力的藝術品。3. 忍者龜馬克杯是Tom從6歲開始就愛不釋手的一件物品。4.這件傳統日式法被是Tom去東京時從原宿的市場裡發現的。5. 房間裡光線充足,Tom趣味的說:「夏天甚至可在房間裡曬日光浴。」

「當你需要幫助時,一定會有人伸出援手,
這就是巴比肯鄰里間的相處之道。」

九年前,Tom找房子時偶然來到巴比肯社區,便被此處的魅力吸引,他的生活也因此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他說之前在倫敦北部住的是維多利亞式的老公寓,沒想到來到這裡之後很快就適應在現代建築中的生活。「後來再回想起之前住的老磚房,甚至會覺得當時家中的構造有些怪怪的。」Tom笑笑的說。

Tom曾經寫過一篇報導,採訪了一些從巴比肯建設完成後到現在仍居住在此的居民。當初在籌備階段尋找採訪物件時,聽到消息的鄰居們紛紛來向他推薦合適的受訪者。「大家生活在同一棟樓裡,平時幾乎不會干涉其他人的生活,但需要幫助時,即使你不開口,也會有人主動伸出援手,巴比肯的社區氛圍就是這樣。」這種遠近適宜的距離感,真是讓人感到舒適。

1. Tom用自己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紀念品裝飾房間。牆上的掛毯是幾年前從緬甸前首都仰光的一個市場裡購買的。2. Tom喜歡手工質感、造型獨特,且具有視覺衝擊力的藝術品。3. 忍者龜馬克杯是Tom從6歲開始就愛不釋手的一件物品。4.這件傳統日式法被是Tom去東京時從原宿的市場裡發現的。5. 房間裡光線充足,Tom趣味的說:「夏天甚至可在房間裡曬日光浴。」

Neighbor 2

Molly & Chris Pardoe

博士生 / 藝術家(Molly)&音樂家(Chris)

「巴比肯社區,
讓我們在倫敦的中心親身體驗這座城市。」

Molly和Chris去年從自己熟悉的社區搬到巴比肯。「當時我們想試著跳出原本居住的區域,搬到一個全新、讓我們都能為之雀躍的地方生活。」對他們來說,巴比肯就是他們的理想之選。那時正值疫情期間倫敦的第一次封城,「疫情讓許多人選擇離開市中心,搬到郊區或鄉下居住,但我們選擇了位於市中心的巴比肯,我們想近距離體驗並觀察這座城市如何在經歷艱難之後重獲新生。」

對身為藝術家的他們來說,巴比肯還有另外一個無法超越的優點。「巴比肯音樂廳就在社區裡,Chris曾在那兒演出過,這讓我們覺得很親切。我喜歡的好幾個畫廊也在這附近,都是步行就能抵達的距離。」Molly說。這裡離劇院眾多的倫敦西區不遠也很靠近時尚名店雲集的倫敦東區,對Molly和Chris來說,巴比肯是最適合他們的家之所在。

1. 家中到處展現出Molly和Chris的品味。牆上左邊掛的是Molly自己創作的油畫,咖啡桌上擺放著色卡,還有各種以食物為主題的書籍,因為兩個人都熱愛美食。

2. 室內設計的主題是希望透過新舊融合創造出舒適的空間,Chris的鋼琴也十分協調地融入其中。

Neighbor 3

Mariam Bergloff

作曲家

1.2. Karte l l的「書蟲」書架、George Nelson設計的掛鐘、Steiner Paris的沙發、牆上掛的Hills Of Fabr ic的印花布…… 等設計傑作隨處可見, 客廳宛如一間博物館。3. 鐵扶手的設計營造出了樓梯的空間感。樓梯連接著樓上的工作區域和樓下的生活區域,木質的質感讓室內更顯溫馨。

「這裡是我的都市庇護所。」

Mariam說她最喜歡1950年至1970年代間的設計。「很長時間以來,巴比肯一直是我嚮往的地方。高樓林立營造出的景緻、混凝土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建築物之間迷宮般的步道,周圍還連接著許多與藝術相關的設施,這簡直是一個完美的環境。」一年前,Mariam終於如願在此定居。趁著新生活拉開序幕時,Mariam更換了舊地板,重新粉刷了牆壁,購買了各種自己喜歡的燈具和傢俱,營造出一個理想中的居住環境。

作為一名作曲家,Mariam將「巴比肯的聲音」視作自己重要的靈感來源。「周圍汽車駛過的聲音、工地施工的聲音、鳥兒的鳴叫聲、風吹樹葉發出的聲音、人們進出大樓的聲音……等,我對這些聲音感到著迷,我經常把這些聲音錄下來。」

當生活上需要獲取什麼資訊的時候,只要去瀏覽一下巴比肯居民們共用的線上論壇,很快就能找到。「這裡就是我的都市庇護所。」Mariam說。

1.2. Karte l l的「書蟲」書架、George Nelson設計的掛鐘、Steiner Paris的沙發、牆上掛的Hills Of Fabr ic的印花布…… 等設計傑作隨處可見, 客廳宛如一間博物館。3. 鐵扶手的設計營造出了樓梯的空間感。樓梯連接著樓上的工作區域和樓下的生活區域,木質的質感讓室內更顯溫馨。

Neighbor 4

Elizabeth Evans &
Stephen Rothholz

針織設計師(Elizabeth)&
飾品設計師(Stephen)

1. Elizabeth是一位針織設計師,她與不少英國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合作過,包括Paul Smith和Margaret Howell等。2 . Stephen設計的墨鏡等飾品曾被V&A博物館納入永久館藏。3.4 .5. 房間內交錯擺放的傢俱和藝術品透露著兩位設計師的審美與格調。

「住在這裡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生活風格,
宛如電影中的場景一般。」

「當我還在藝術學校上學時,就來參觀過正在興建中的巴比肯社區。那時我就對這裡的建築深感興趣,但從沒想過要住在這裡。」Stephen說。在那個時代,磚混結構建築才是居住的不二之選,即便是對好奇心旺盛的設計系學生來說,混凝土住宅也是超出常理的。但後來當Stephen有機會參觀了房屋內部之後,他原有的想法就被打破了。「室內光線非常充足,格局也經過了精心設計。竟然還有這樣的居住空間,真是令我大吃一驚。」

事實上,兩年半前,當他們從巴比肯的另一間公寓搬出來另找新居的時候,Elizabeth差一點就動了要搬離這裡的念頭。但想想朋友們都生活在附近,從這裡到倫敦哪裡都很方便,所以還是沒有離開巴比肯。

「我認為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建築物的一扇扇窗戶裡,一個個家庭上演著不同的故事。花園和兒童遊樂場圍繞在這周圍,再往遠處看,仿佛整個倫敦就展現在眼前。我們就像看電影一樣欣賞著這樣的場景,我們特別享受這樣的時刻。」 Elizabeth說。

1. Elizabeth是一位針織設計師,她與不少英國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合作過,包括Paul Smith和Margaret Howell等。2 . Stephen設計的墨鏡等飾品曾被V&A博物館納入永久館藏。3.4 .5. 房間內交錯擺放的傢俱和藝術品透露著兩位設計師的審美與格調。

Neighbor 5

Diana Olifirova

電影攝影師

「在這個特別的地方,既能找到創作靈感,
又能收穫鄰里友誼。」

作為一名電影攝影師,Diana過著忙碌的生活。她鍾情於光與影的反差、藝術以及人群製造出來的城市喧囂,而巴比肯正是融合了這一切的地方。「這裡的建築物各有特色,簡約卻充滿張力。這裡彙聚著形形色色的人,對我來說這就是此處迷人的地方,我能在這裡汲取到許多靈感。我很喜歡這裡的生活,非常享受著每一天。」

休息日Diana會在巴比肯社區內找一些喜歡的地方拍攝自己的影像作品。最近她還開始參加一些志工活動。「在過去的一年裡,我深刻地感受到人與社區的連結是多麼重要。」 Diana說,透過這些活動結識到鄰居讓她感到十分開心。「我重新認識到這裡住著許多與眾不同的人,當我真切地體會到自己也是這個美好社群裡的一份子時,我打從心底感到開心。」

1. 房間一側的整片窗戶外都是陽台,而花草植栽也是Diana的樂趣之一。2. Diana喜歡有未來感的室內風格,她根據這種風格一件一件地挑選傢俱、裝飾房間。她背後牆上的「Dancing」霓虹燈是她專門訂制且特別喜愛的一件裝飾品。3. 裝飾櫃上擺放著各種小物和許多台相機。

Neighbor 6

Fausto Morell-Ducos &
Brendan Macdonald

醫生(Fausto)&劇作家、
戲劇顧問、戲劇評論家(Brendan)

1. 書架上的棒球承載著Fausto小時候跟爸爸一起玩耍時的回憶。在Fausto的家鄉多明尼加,棒球也是很受歡迎的一項運動。2 . 浴室牆上的瓷磚、洗手台和水龍頭都是大樓剛建好時的原裝配置。3 . 連接房間的走廊上也設有窗戶。4. 這間公寓裡,光線是主角。為了襯托這一點,室內設計被處理的儘量簡潔。5. 室外的L型陽台,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在這裡享受茶和美食。

「這裡承載著人們的生活和歷史,
簡直就像是一座小鎮。」

電梯坐到六樓還得爬一層樓梯才能到Fausto和Brendan的家。他們住的是帶有半圓形窗戶的頂層公寓,這是巴比肯的標誌性住宅。房間不僅三面透光,在廚房和浴室裡靠近天花板的位置,還設計了方便採光的窗戶,讓整個空間都光線充足。Fausto喜歡種植花花草草,他精心培育的植物也在自然光的滋養下悠然地舒展著枝葉。

從他們的陽台可以俯瞰巴比肯的中心。「各式各樣的人來這裡居住,為了滿足居民們的需求,就會加建花園、網球場等設施,這裡還有歷史悠久的教會,甚至還有一面古羅馬時代的倫敦城牆,簡直就像是一座小鎮。」

他們原本在巴比肯的另一間公寓裡住了五年,因為覺得原來的住處太小了,就在去年搬到了這裡。當被問到為什麼不選擇搬到別處時,他們輕描淡寫地回答說:「因為離兩個人上班的地方都方便。」但毫無疑問,這個「小鎮」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地方。

1. 書架上的棒球承載著Fausto小時候跟爸爸一起玩耍時的回憶。在Fausto的家鄉多明尼加,棒球也是很受歡迎的一項運動。2 . 浴室牆上的瓷磚、洗手台和水龍頭都是大樓剛建好時的原裝配置。3 . 連接房間的走廊上也設有窗戶。4. 這間公寓裡,光線是主角。為了襯托這一點,室內設計被處理的儘量簡潔。5. 室外的L型陽台,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在這裡享受茶和美食。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