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
為鄰

  • Illustration by Cécile Gariépy
  • Photography by Yoshio Kato (Stills)
  • Text by UNIQLO

服裝是與生活的連結。
當不可預見的災難令生活陷入混亂時,當人們被趕出家園或社會時,或當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掙扎求生時,服裝給予我們克服生活困境與各種問題的力量。
服裝不僅僅是少數人而設,而是為所有人而設,我們本著這個座右銘工作,正在反思服裝所創造的聯繫。我們正朝著一個不會拋下任何人的世界出發。

服裝是與生活的連結。
當不可預見的災難令生活陷入混亂時,當人們被趕出家園或社會時,或當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掙扎求生時,服裝給予我們克服生活困境與各種問題的力量。
服裝不僅僅是少數人而設,而是為所有人而設,我們本著這個座右銘工作,正在反思服裝所創造的聯繫。我們正朝著一個不會拋下任何人的世界出發。

穿起「 一線生機 」

UNIQLO誕生在受自然災害威脅較多的日本。作為人們生活中的服裝店,UNIQLO曾為日本各地區,因突發災害而失去家園的人們提供過幫助。如今,像這樣的行動更是延伸到了全世界。UNIQLO希望透過服裝這一個全社會都需要的必備品,穿起「一線生機」。

維繫生活的必備衣物

美國奧斯丁 | 2021

在本期收錄《Austin, How Are You》這個故事中,我們認識了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丁的人們。但就在今年2月,奧斯丁遭遇了一場無法想像的極端寒流的襲擊。氣溫在冰點以下持續的時間超過了一周,城市中的水管被凍結,有些地區還經歷了停電,許多人不得不緊急撤離避難。在突發的災害中,有人需要衣服來保暖以維繫生命。於是UNIQLO在當地政府和志願者組織的協助下,捐助了約25,000件衣物。

受災時需要的衣服,就是維繫生活所需的最基本的衣物。不僅要能抵禦寒冷和炎熱,機能性和不同衣物的數量搭配也很關鍵。為了能讓奧斯丁的居民拿到最實用的衣物,UNIQLO整理了一套「應急衣物包 」。1,500個背包裡放入了成套衣服、口罩等必需品,被分發到廣大受災居民手中。

一套能作為防災用途的應急衣物包應當具備哪些要素呢?在此介紹一套根據迄今為止的救災經驗、結合專家意見搭配的組合。首先是輕巧、便於攜帶;其次,除了至少三套內衣和方便調節體溫且具備伸縮性的衣服之外,為了防止災後疾病的傳播,口罩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考慮避難所可能很難有私人空間,這時候BRATOP內衣就會比較方便。

當然,如果能事先就準備好這些衣物,遇到緊急情況時就能派上用場,但要讓每個人自己備齊這些衣物怕是有些難度。因此,UNIQLO正在透過與地方團體合作,希望建立一套系統,保證災害發生時,必備的衣物能順利地送到受災地區。

衣物被運送到本地的非營利機構「 奧斯丁救災網 」,並在200名志願者的幫助下分裝成應急衣物包。包裡有運動短褲、夠幾天穿的內衣以及口罩等。

正在辦理應急衣物包領取手續的一位男性說:「 這就是愛和體貼啊,是對大家來說最重要的事。」應急衣物包按尺寸大小一並排開,井然有序地分發給大家。

衣物被運送到本地的非營利機構「 奧斯丁救災網 」,並在200名志願者的幫助下分裝成應急衣物包。包裡有運動短褲、夠幾天穿的內衣以及口罩等。

一套能作為防災用途的應急衣物包應當具備哪些要素呢?在此介紹一套根據迄今為止的救災經驗、結合專家意見搭配的組合。首先是輕巧、便於攜帶;其次,除了至少三套內衣和方便調節體溫且具備伸縮性的衣服之外,為了防止災後疾病的傳播,口罩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考慮避難所可能很難有私人空間,這時候BRATOP內衣就會比較方便。

當然,如果能事先就準備好這些衣物,遇到緊急情況時就能派上用場,但要讓每個人自己備齊這些衣物怕是有些難度。因此,UNIQLO正在透過與地方團體合作,希望建立一套系統,保證災害發生時,必備的衣物能順利地送到受災地區。

LifeWear應急衣物包

火速馳援災區

日本及全世界 | 1995年至今

1995年1月17日,讓日本受到重創的阪神 · 淡路大地震是UNIQLO經歷的第一次重大災害。當時消息一出,在距離災區約500公里的山口縣UNIQLO總部的員工們就聚集到一起,立刻行動起來,趕赴受災地區。他們幫助確認當地員工及家屬的安全,並為了支援受災地區居民的生活,第一時間重建了店舖。

員工們抵達重災區兵庫縣的第一天,城市滿目瘡痍,街上到處都在著火,店舖倒塌成了廢墟,店員們各個灰頭土臉還在受驚顫抖中。在刺骨的寒風裡,不斷有想要購買衣服的人來到位於尼崎的UNIQLO店舖敲門,表達「希望店舖開門營業。」 於是尼崎店決定免費向附近的居民派發衣物。位於神戶市內的店舖在一周內再建重開之後,一天內就幾乎賣空了所有商品,可見有多少災民急需衣物。

於是尼崎店決定免費向附近的居民派發衣物。位於神戶市內的店舖在一周內再建重開之後,一天內就幾乎賣空了所有商品,可見有多少災民急需衣物。

經歷過這次大災之後,我們知道了自己能為這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做些什麼,那就是迅速行動,為災區送去必要的衣物。還有重建店舖,幫助當地人織補起破碎的生活。隨著UNIQLO的成長,我們也將援助之手從本國伸到世界各地。在當下新冠疫情的威脅前,UNIQLO已經在26個國家和地區展開了支援計畫,包括送去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

Initiatives to Help
Combat COVID-19

Initiatives to Help Combat COVID-19

圖中顏色標注的區域是UNIQLO已展開援助行動的國家和地區。
2021年6月底

東日本大地震期間,當參與救助的地方自治團體不夠人手時,UNIQLO的員工也加入了分配物資的行列。當地居民可以挑選衣物的尺寸和顏色,店員將衣物裝入袋子遞給他們的時候,雙方會自然地交談起來,就仿佛是在露天市集一樣。

Initiatives to Help
Combat COVID-19

Initiatives to Help Combat COVID-19

圖中顏色標注的區域是UNIQLO已展開援助行動的國家和地區。
2021年6月底

邁向
自立之路

UNIQLO的足跡已經廣布世界各地,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當地社區的支持,我們也希望以同樣的方式,去提供那些被迫離開自己國家、生活艱辛的人們幫助。UNIQLO正以自己的製衣產業鏈及全球化網路,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

Grameen UNIQLO's Cycle

利潤返流及
本地雇傭

孟加拉達卡 | 2010年至今

孟加拉是服裝業的重要生產基地,但與此同時,受到社會局勢的影響,人們很難找到安全可靠的工作環境。想要從源頭改變這樣的狀況,需要在本地建立起一個能循環的服裝製造業機制。

在孟加拉當地進行服裝的設計、生產,並在當地銷售。為當地人提供他們需要的服裝,再將所有利潤所得投入到這個產業中,持續產生新的循環。等上了軌道之後,循環中產生的效益還能用來解決健康和教育等問題。當地的格萊閩銀行長期致力於幫助人們實現經濟獨立,尤其是在貧困人口較多的農村等 地。UNIQLO也與社會企業格萊閩展開合作,以首都達卡為中心,開設了16家「GRAMEEN UNIQLO(格萊閩優衣庫)」店舖。

左頁中的插圖描繪了一個理想的循環,但在現實中,這個循環幾度瀕臨被打破的邊緣。為了成為能讓女性可以賦予工作並更加獨立的企業,最初嘗試了登門銷售的推銷模式,但一年後我們不得不改變方向。同時,當企業前景不明確,也很難與當地的工廠談合作。

而且我們對當地的需求也不是很瞭解。經過了不斷嘗試、並徵詢本地員工的建議之後,我們摸索出了實體店舖經驗和開發傳統服飾的思路。這讓我們深刻地領悟到:「GRAMEEN UNIQLO如果沒有穩固的商業基礎,解決社會問題只能停留在理想的層面上。」但只要努力不懈地去嘗試,總會有樂觀的結果。

Grameen UNIQLO's Cycle

「歡迎光臨GRAMEEN UNIQLO!」走進店舖你會聽到店員熱情地跟你打招呼。與一般的UNIQLO店舖不同的是,這裡的店標結合了社會企業GRAMEEN和UNIQLO兩家的標誌。

一般的UNIQLO店舖中多是簡約休閒的服飾,但孟加拉的UNIQLO店舖中還展示和出售帶有艷麗的刺繡和圖案的民族服飾。

為流離失所的
人創造安身立命之所

全世界 | 2011年至今

當被問到「你是哪個國家的人?」時,你會如何回答呢?一些人隨口就能作答的問題,對另一些人來說卻是無法回答的難題。他們之中,有些人是不被國家承認為公民,有些人則是因為戰爭或宗教等問題被迫流離失所。我們想要守護這些被稱為「難民 」的人,為他們每個人創造安身立命之所,不讓任何一個人被世界遺棄。因為UNIQLO一直得到各類社群的支持,所以我們也希望以同樣的方式包容和支援所有人。

為了能在異鄉生活下來,不僅要克服語言及文化上的障礙,還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UNIQLO從2011年開始推行雇傭難民作為員工的計畫,不僅提供工作技能培訓,也對語言培訓給予支援。接收難民員工的店舖還會開展交流學習活動,促進雙方瞭解彼此的文化。

目前包括日本在內的8個國家都推行了這個項目,畢竟世界和平是開店的基本條件,所以我們也想為之貢獻綿薄之力。

Khadiza Begum和她的丈夫都是緬甸少數民族羅興亞人,他們被認定為難民後,透過UNIQLO的「 RISE計畫 」受雇在UNIQLO日本國內的店舖中工作。他們共同撫養著兩個孩子,Khadiza從今年春天開始將在東京攻讀研究生。店裡的同事都說:「 她在招呼客人喊『 歡迎光臨!』的時候,比誰的聲音都響亮。」

Khadiza Begum和她的丈夫都是緬甸少數民族羅興亞人,他們被認定為難民後,透過UNIQLO的「 RISE計畫 」受雇在UNIQLO日本國內的店舖中工作。他們共同撫養著兩個孩子,Khadiza從今年春天開始將在東京攻讀研究生。店裡的同事都說:「 她在招呼客人喊『 歡迎光臨!』的時候,比誰的聲音都響亮。」

將衣服與穿衣者連結起來

做衣服的出發點就是要從穿衣者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這不只停留在將衣服從店舖裡賣出去的那一刻,為有需要的人提供說明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所有人而生的服裝

韓國首爾 | 2019年至今

「幸福,這是我會最先想到的一個詞。無論是UNIQLO的負責人還是裁縫師傅,都對肢體上的障礙有深入的瞭解,所以能把衣服的修改工作做得比誰都細緻。孩子衣櫃裡能穿的衣服增加了,看著孩子們滿足的樣子,我也由衷地感到開心。」這位母親養育著兩個患有小兒麻痺的兒子,她說「自己就像是走進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因為使用了韓國UNIQLO自2019年開始推出的為殘障人士量身訂造的服務。雖然在此之前這位母親也嘗試過求助其他修改衣服的店家,但由於很難將肢體殘障者的身體特徵很好地傳達給負責改衣服的人,所以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她也嘗試過買台縫紉機回家自己改,但技術有限,甚至改壞了不少衣服。

對於在日常生活中就被迫要面對各種不便的殘障人士來說,無法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也是一種不便。或許因為鈕釦不好扣,又或許因為關節不方便彎曲而無法穿進衣服裡,於是不少人出於無奈只能選擇大尺寸或是材質彈性好的衣服。UNIQLO透過殘障人士家屬協會瞭解到這一情況之後,整理總結了衣物修改方法指南,並聯合首爾市等各方,開展了這個項目。在細心聽取了每個人的情況和感到不方便的地方之後, UNIQLO為每個人修改了5套服裝。

UNIQLO雖然從事製衣,但在衣物修改方面毫無經驗,所以來自專業人士的協助是不可或缺的。李相鐘(音譯 )先生在海外做了30多年西裝裁縫,三年前回到韓國,想要尋找發揮自己手藝的機會,於是加入我們,成為項目中的一員。李先生說,當他接觸到的殘障人士滿心歡喜地說「終於穿上了自己喜歡的衣服 」時,他感受到了與做西裝時不一樣的體驗。「說到底,能反映穿著者生活的衣服才是最有價值的。要時刻站在穿著者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才能做出更好的衣服。」

UNIQLO一貫以來都很重視一個理念,那就是要「為所有人而生。」在這個專案啟動之前,團隊成員們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創作為所有人而生的優質服裝呢?」我們突然意識到,想要購買衣服的或許不僅限於到店顧客。有人或許想穿,但因為不適合自己的身體就放棄了。為了讓所有人都能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我們會盡可能地去探索每一個可能性。

「 這次的工作與裁剪西裝大不相同。這些顧客平時沒怎麼穿過合身的衣服,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適合穿什麼尺寸,這也為我的工作增添了難度。」裁縫師李先生說。由於肌肉萎縮或體型改變等原因,幫肢體殘障人士量尺寸不能根據一般成衣的標準,還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平時使用的輔助設備,並考慮穿著的便利性,來決定需要修改的部位。

即使是像羽絨服和牛仔褲這樣沒有什麼彈性的衣物,經過修改也能方便地穿上。在牛仔褲上將拉鍊從褲腳開到膝蓋以上,即使坐在輪椅上腿腳不方便也能穿上。羽絨服也在腋下加裝了拉鍊,方便手臂輕鬆地穿進衣服裡。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