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Haruki

Interview with Haruki Murakami

  • Photography by Taro Hirano
  • Illustration by Hattaro Shinano
  • Text by Keisuke Kagiwada

村上先生是這樣敘述自己的服裝。「平時會儘量穿簡潔純色的衣服。牛仔褲配T恤,再配一件休閒上衣或毛衣。我不用去公司上班,按理說穿什麼都行,但卻總穿同樣的衣服。為什麼會這樣?我自己也不知道。」

小說家村上春樹,以他獨一無二的世界觀,從日本到全世界的讀者都為他著迷。

村上先生其實有著多重角色,他既是翻譯家、跑步愛好者,同時還是廣播節目「村上RADIO」的DJ

我們有幸拜訪了節目的播音室,與村上先生暢談從小說到人 生的各種話題。

村上先生是這樣敘述自己的服裝。「平時會儘量穿簡潔純色的衣服。牛仔褲配T恤,再配一件休閒上衣或毛衣。我不用去公司上班,按理說穿什麼都行,但卻總穿同樣的衣服。為什麼會這樣?我自己也不知道。」

小說家村上春樹,以他獨一無二的世界觀,從日本到全世界的讀者都為他著迷。
村上先生其實有著多重角色,他既是翻譯家、跑步愛好者,同時還是廣播節目「村上RADIO」的DJ
我們有幸拜訪了節目的播音室,與村上先生暢談從小說到人 生的各種話題。

Q1. 您認為作為廣播節目的DJ,樂趣是什麼?

我在家都是一個人聽音樂,但一直處於這種狀態有時候難免覺得空虛。廣播則是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說著自己喜歡的話題,還有聽眾會收聽。這種交流很舒服。我是絕對不會上電視的,而經營廣播節目,即便走上街頭也不會被認出。

Q2. 您作為一個聽眾,您有什麼關於廣播的難忘回憶嗎?

剛開始聽披頭四的時候,衝擊力真的是滿大的。那是一首叫 《Please Please Me》的曲子,跟其他樂隊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還有海灘男孩的《Surfin'U.S.A.》、The Doors的《Light My Fire》 也讓人非常震撼。我覺得自己都是從廣播裡學到音樂的。因為從初中開始就一直聽神戶電台的外國音樂,才會喜歡上音樂。還有 神戸電台的其中一位DJ Isono Teruo先生,他本身也是爵士樂評論家。他播歌是以流行樂為主,中途插入爵士樂並進行詳細解說,這也算是一種教育吧,我覺得這很重要!如果只是依聽眾要求來選曲的話,任何人都能做到。

Q3. 您認為什麼樣的人,能稱得上有型?

我覺得能把每一件衣服都能穿得舒服的人就很棒。過於執著於品牌,不是自己穿衣服而是被衣服穿的人,我覺得沒什麼了不起。

Q4. 您會參考其他人的穿著嗎?

我們年輕時,正是棒球風外套和常春藤學院風流行的年代,我也從當時的美國電影上學到了不少。學著《第凡內早餐》喬治.比柏和《地獄先鋒》保羅.紐曼的樣子,斜紋軟呢外套搭配鈕釦襯衫,再打個領帶。現在倒是不會模仿別人的穿著了。

Q5. 有沒有什麼在穿衣上失敗的經驗?

我夏天經常一天到晚穿著T恤短褲加拖鞋出門。有次受邀去銀座餐廳吃飯,也是穿成那樣結果就在門口被攔住說「短褲禁止入內」。我心想明明是人家請我來的,竟然還不讓我進去。不過為了防止這種事情再發生,我會在包裡放上一條寬鬆一點的長褲,拿出來套上,問題就解決了,雖然店裡的人看到都很吃驚(笑)。在包裡放長褲這個做法,是跟小說家田中小實昌先生學的。他幾乎每天都穿著短褲去各種電影試映會,會場裡通常冷氣都很強。為了有備無患,他總是在包裡放件長褲備用。我覺得這點子不錯,就照學不誤了。

Q6. 但聽說您住在義大利的時候,還會打領帶?

沒錯,很常打領帶!那個年代在義大利不打領帶可是會被白眼的。去餐廳吃個飯不打領帶,他們會給你坐很差的位置。一開始 我還以為是歧視外國人,可是有次我打了領帶,就被帶到了超級 好的位置上。我就想肯定是因為這個了。從此以後我每次去餐廳都會打領帶,之後日子過得還滿愉快的。不過回日本後就完全不打了。在日本試過打領帶外出,中途就覺得渾身不對勁。果然還是不習慣打領帶,總是多少有點不自然吧!

Q7.村上先生對UNIQLO的印象怎麼樣?

我以前去墨爾本的時候,以為反正是澳洲,應該不會冷到哪裡去,結果發現距離南極很近,真的非常冷。沒辦法只好走進飯店門外的一家店,買了件很醜的外套。後來在另一邊發現原來有UNIQLO的店。早知道在這裡買件HEATTECH就解決了呀。UNIQLO在國外也有很多分店,出國旅行的時候真的是幫了大忙。例如氣候突然變冷,或者需要替換衣服的時候。

Q8. 您對UNIQLO有什麼期望嗎?

要是有運動服裝就好了。運動服飾的要求其實很高,例如跑步時穿的T恤,排汗性要好,要透氣,還要有一定的保溫性。滿足這些條件的話價錢就很高,一條短褲可能就要7、8千日元,有點太貴了。要是能有便宜一些品質又好的選擇就好了。畢竟是消耗品呀。

村上先生說自己之所以成為廣播DJ,是因為另一半的支持。
她說:「你絕對適合這工作,試試看吧!」我想可能是因為我喜歡音樂,說話聲音也比較清晰的緣故吧。節目裡雖然我總是設定好主 題然後播放音樂,今後想做的是「怒濤般的原創 翻唱」特輯。

Q9. 村上先生您會每天跑步,還會定期去跑全馬。您覺得跑步這 件事對小說有產生影響嗎?

雖然證明不了,但我覺得是有影響的。而且如果我沒有開始跑步,大概寫的東西會跟一直以來寫的不一樣吧。我是過了30歲後開始跑步,是關了之前經營的爵士酒吧,當上了職業作家後開始 的。開酒吧的時候體力勞動比較多,基本上沒什麼長肉的機會,但是坐著工作的話就不一樣了,體重自然而然就會增加。我想再這樣下去可不妙,於是開始跑步,之後慢慢就覺得不跑步以後身體可能會撐不下去。作家這種職業到40歲左右都算年輕,怎麼寫都沒問題。但是一過了那個年紀,體力就會漸漸衰減,很多人連寫的東西看起來也會無精打采。一般而言,坐在桌子前一直書寫是需要體力的。要提升才華不容易,但是提升體力是比較容易能做到的。

Q10. 您有什麼想再次挑戰的比賽嗎?

鐵人三項我有段時間沒跑了,有機會想再試試。過了70歲去挑戰也是一件樂事吧!只是,自己一個人練單車其實蠻不容易的。

Q11. 在您至今為止的人生裡做過的最不健康的事情是什麼?

應該是通宵打麻將吧。學生時期經常這麼做,一邊打通宵麻將一邊吃大碗蓋飯真的很暢快啊!這個應該算是不健康的事了吧,當時我還抽菸。只是麻將這東西,需要四個人一起玩,但要湊足三個實力相當的牌咖,而這就會令人有點壓力。不過有生之年我還是想再打一次通宵麻將!

Q12. 您覺得自己的拿手菜是什麼呢?

我剛來東京一個人住的時候學會的。調味就用柴魚片、醬油和清酒。不過中間有很多特殊步驟,是祕密。最近常做的,應該是早餐吃的鬆餅和蛋捲了。

Q13. 您簽過名的東西裡,最不可思議的是什麼?

以前在神宮球場打算買杯威士忌蘇打喝的時候,有個小孩過來遞給我一支簽字筆說:「村上先生,請幫我在棒球上簽個名」。當時我一邊想為什麼我要在棒球上簽名,一邊往對面看,就看到戴著橫濱球隊帽子的他爸正在往這邊揮手(笑)。可能他知道我是養樂多隊的粉絲,所以才派孩子過來簽名吧。其實橫濱隊粉絲我也是會簽的啦。巨人隊的就不好說了(笑)。

Q14. 這一期的封面,借用了2014年去世的插畫家安西水丸先生的作品。您跟安西先生也是朋友,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安西先生是一個相當特別的人。他之前帶我去過青山那邊的一個夜店,那次有好幾個女公關在場,其中一個跟我說要一起跳貼身舞。我不喜歡就拒絕了,安西先生就生氣的說:「我說村上啊,女生要跟你貼身跳舞你卻拒絕,這可是很失禮!」沒辦法,我就只好跳了一支。結果第二天,他就到處去跟人說:『村上跟女生跳貼身舞。』真的很過分(笑)。所以我就報復他,等他來我家的時候我就唆使貓攻擊他。他真的超怕貓狗,我家貓又偏偏很聰明,總是會去逗那些打從心底害怕牠的人。像這種小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不能說的也很多就是了。

Q15. 聽說您完全不看社群媒體,請問有什麼理由嗎?

主要是文字品質不太高。讀好文章、聽好音樂,對我的人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事。所以反過來說的話,劣質的音樂跟文字,不去接觸是最好的了。

Q16. 您作為小說家30歲出道以來,持續書寫的理由是什麼呢?

因為總是有想寫的東西源源不斷地湧現,所以就一直寫了。我是不會接到訂單再來寫東西的。都是自己想寫的時候就寫,寫完就交給編輯,不想寫的話就不寫了。其實從20多年前開始,我就計畫等哪天寫不出東西了,就去青山開個爵士俱樂部。連店名和菜單我都定好了,可是想寫的東西還是不斷湧出來,所以遲遲未能實現。我想請個專屬的鋼琴師,然後試試坐在吧台旁一邊喝著威士忌,一邊說:「我不是跟你說別彈那首曲子嗎?」的滋味(笑)。

Q17. 您有憧憬過別的職業嗎?

二手唱片行好像滿有趣的。以前在巴黎遇到過一家日本人經營的二手唱片店,我一進去就聽見他問我:「客人您是日本人嗎?來這裡也沒意思呀,這裡只有日本的唱片。」像是King Records發售的Blue Note,法國人似乎很喜愛這類日本版的爵士唱片。那店裡都是這種類型的粉絲喜歡的作品。因為很有趣於是就一邊喝茶一邊聊起天來了。店主在開這家店之前,是一個周遊列國搜集中古爵士唱片的買家。日本不是有很多醫生或律師,不缺錢,又喜歡爵士樂,想收集二手唱片但是又沒時間去買的人嗎?這些人想要什麼就跟他說,然後他去跑世界各地的二手唱片店,一旦發現就會打電話過去說:「您在找的唱片在這邊賣多少多少錢,要不要買?」對方要買的話會付給他代購的佣金,這就是他的工作,挺有趣的。

村上先生迷戀超過半個世紀的二手唱片,究竟魅力何在?「與其說是魅力,不如說是習慣已久,已經難以拋棄了(笑)。我買的第一張黑膠唱片是Gene Pitney的《THE MANY SIDES OF GENE PITNEY》,當時我十四歲。那時也是在廣播裡聽到,很想要就買了。特價大概1000日幣左右吧。當時的1000日幣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畢竟是60年前的事了。」

Q18. 您的小說靈感,通常在什麼瞬間湧現出來呢?

與其說是突然湧現,不如說是肚子裡一直就有的東西隨著水位慢慢漲上來的感覺。漲到差不多胸口位置,就知道具體要寫什麼東西了。等待水位上漲的期間,就像農閒時用稻桿做點手工藝一樣,做做其他事情,例如做做翻譯或寫寫散文。對於小說家來說,等待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Q19. 以前您曾經說過基本上不會去翻看自己寫的作品,為什麼這 麼說呢?

一旦出版成書,我就會對它失去興趣了。寫的時候是用盡全力,讀了又讀。可能這比喻不太恰當,但就像脫下來的內衣一樣,穿著的時候覺得滿好的,一旦脫下來就不喜歡了。但是被翻譯的作品是會讀的。可能是到翻譯成外語為止大概要花兩年時間,內容都忘得差不多了,所以通常讀起來會覺得有趣(笑)。之前有次開車的時候聽廣播,有個朗讀的節目十分有趣。正想這是誰寫的文章呢,卻發現就是我自己寫的。那是一篇隨筆,應該是《遙遠的太鼓》吧。

Q20. 您的出道作品《聽風的歌》出版後,您也沒有讀過嗎?

沒有讀過。這麼令人害羞的東西讀不下去啦(笑)。所以雖然經常有人問我那本作品的這個地方是什麼意思?但是我完全不記得自己有寫過這樣的東西。我不是有本書叫《1Q84》嗎。那個有1、2、3卷,有讀者說讓我寫第4卷,我也覺得可以寫,但是就完全不記得1、2、3卷說的是什麼故事。腦海裡倒是有第1卷之前是說這個,第3卷之後說這個的想法,但是中間的部分完全就是一片空白,所以寫不出來了。

Q21. 您認為才能是什麼呢?

這個我也不知道。老是去想才能這件事的話,就什麼事也做不成了,只能去看結果。有很多人有才能但是漸漸不行了,也有人是反過來。為什麼會這樣?我不知道。

Q22. 您認為好的翻譯不可或缺的是什麼呢?

耳朵。音感差的話是做不了好的翻譯的。本來要把英語這種橫著寫的文字翻譯成豎著寫的日語就很勉強。要怎麼做才能把這種勉強的東西變成別人容易讀懂的文字?就是靠用耳朵去聽文章本身的韻律。不需要將文章讀出聲音,用眼睛讀的同時也能用耳朵去聽。這種能力是必需的。言辭的選擇,句讀的頓挫,全是由那個人本身的音感決定。

Q23. 您覺得長期受音樂薰陶的經歷,對您養成這樣一雙「耳朵」有幫助嗎?

我覺得多聽好的音樂,寫作也會進步。

Q24. 您自從寫了取材自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受害者的《地下鐵事件》後就沒有寫過紀錄作品了,有什麼理由嗎?

紀錄作品需要下很多功夫,也很花時間。要是沒有非寫不可的主題的話,真的很難去寫。也不是沒有感興趣的題材,但是現實還是比較困難。之前在《棄貓》這本書裡寫了我的父親,光是蒐集父親的資訊都經歷了一番波折。雖然直接問父親也行,可我們關係不好嘛。不過我一直覺得總有一天得寫寫父親,花了很長時間才下定決心,而親戚們也大多離世了,我覺得也該是時候了,就寫了。

Q25. 2021年早稻田大學的《村上春樹圖書館》*將會竣工,您對此懷著什麼樣的心情呢?

首先一開始我想的是,希望我手上的親筆原稿、小說、翻譯書籍,還有收集的唱片等等能保存下來流傳給後人,因為我自己也沒有孩子。其中還有《挪威的森林》的手稿。那部作品是我在歐洲的時候,以圓珠筆在義大利買的筆記本和飛機的便箋上寫下的。應該會是很珍貴的資料吧。不過隨著目標越訂越大,現在覺得要是能作成一個日本與外國的文學及文化交流的綜合性場所也很好。希望能成為讓更多的研究日本文學的外國人聚集的地方,廣義上像是交流中心的感覺。

*《村上春樹圖書館》為預計於2021年秋天開館的「早稻田大學國際文學館」 的簡稱,裡面有村上先生所捐贈的親筆原稿、執筆相關資料、國外的譯本、收 集的數萬張唱片將會被依次整理並公開展示。該館為早稻田校區內與坪內博士 紀念演劇博物館相鄰的4號館,由建築家隈研吾先生設計改建而成。

Q26. 村上先生經常說自己是「個人主義的人」,這樣的您現在卻 要建交流中心,是有什麼心境上的變化嗎?

主要是我的立場正在逐漸轉變。以前覺得一個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就行了,到了一定年齡,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我開始有了必須負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的想法。尤其我在國外生活過很長時間,就算我再怎麼說自己是個崇尚個人主義的人,跟周圍的人沒有關係,始終也還是得背著日本作家這個招牌活下去。慢慢覺得自己要有這種覺悟,也是創建這個圖書館的動機吧。

Haruki Murakami | 村上春樹
小説家

1949年生於京都府。1979年以《聽風的歌》出道成為作家。主要長篇小說有《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1Q84》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各國語言,並獲得包括卡夫卡文學獎在內的多個獎項。亦曾翻譯《大亨小傳》《麥田捕手》等多部自身深受影響的外國文學作品。人生中重看次數最多的電影之一是《地獄先鋒》,也很喜愛原作書籍。「村上RADIO」節目於TOKYOFM不定期播送中。2月28號的節目會發布村上春樹與UNIQLO合作的消息。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