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QLO 在美國的發展

這張照片拍攝於 16 年前的黎明時分,還有幾個小時,
UNIQLO紐約 SoHo 店就要開門迎客了。它是UNIQLO首批全球旗艦店中第一個開業的。
十幾年的時光倏忽而過,現在,讓我們回顧來路,展望未來。

  • Text by Kumi Matsushita
  • Store Design: Wonderwall®︎ Photo: Kozo Takayama

2006 年 11 月,UNIQLO第一家全球旗艦店在紐約 SoHo 開幕。此前,UNIQLO的標準規模店舖面積大約是 500 到 1000 平方米,稍大一些的能達到 1600 平方米左右,開設約 3300 平方米的超大型店舖是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且還是在海外,堪稱全球地標的紐約 SoHo。為了確保目標達成,我們請來了 Samurai Inc. 的佐藤可士和擔任創意總監,Wonderwall Inc. 的片山正通負責室內設計,還有介面設計師中村勇吾,以及攝影指導 Markus Kiersztan。「夢之隊」組成了,接下來就是創造可以讓世界驚歎的產品展示空間。

佐藤可士和從UNIQLO服飾的內涵中延伸出「具有美學意識的超合理性」,明確了「實用美」的概念。他將UNIQLO的 LOGO 從酒紅色改成了正紅色,文字則同時使用英文字母和片假名,這一切都讓品牌的日本特性更鮮明了。為了宣傳新店舖,開幕之前,我們將海報佈滿整個店,還在人來人往的地鐵以及的士上投放了很多廣告。我們推出了特別廣告活動,以女演員、日本廚師等像徵紐約的人為主角,拍攝了紐約極具代表性的人物。此外,我們也圍繞產品本身推出了單獨的廣告,在融入社區的同時,喚起消費者的興趣、引起話題與討論。這種結合當地特點制定推廣活動的策略,時至今日仍然是我們在新的國家開店或運營全球旗艦店的重要指導。

2006

UNIQLO第一家全球旗艦店在紐約 SoHo 區開業。重新設計的 LOGO 和基於「具有美學意識的實用美」概念的商品展示設計創造了熱門話題。

這座三層高的店舖正對著百老匯大街,店舖內有一面牆掛滿了五顏六色的茄士咩,還有一面 UT 牆,掛滿突出漫畫、藝術等日本文化元素的各式 T 恤。許多知名人士和設計師都參加了新店開幕前夜的派對,開幕當天則雲集了世界各地的媒體,當時的紐約市長也親臨致辭並剪綵。

引用現任UNIQLO全球創意總裁 John Jay 的話說,「SoHo 店的開幕對UNIQLO來說是一個關鍵轉捩點。」 說這話時,John Jay 還在總部位於美國波特蘭的國際創意公司 Wieden + Kennedy 工作,20 世紀 90 年代末,他為該公司在日本創建了東京辦公室,每週都要去迅銷集團的山口總部與柳井正社長碰面,討論包括美國開店在內的UNIQLO全球業務拓展構想。他也為UNIQLO的搖粒絨產品製作過廣告。沒想到只經過短短數年,夢想就成真了。「在創意團隊的配合下,店舖設計愈發細緻深入。除了精美的展示架和玻璃櫃之外,店內還增加了 DJ 台、UT 牆等更方便傳播的創新展示方式;保留建築本身的磚牆也體現了尊重歷史和尊重當地社區的態度。這一切都使 SoHo 店成為了當時的熱門話題之一,即使在整個美國。」 John Jay 回憶說。

當然,前進的路上也不全是成功,挫折和失敗在所難免。為了測試當地市場而開設的第一家英國門店,還有在美國新澤西州開設的郊區店,反應都並不太好。即使是看起來紅紅火火的紐約 SoHo 店,也遭遇不少運營上的難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將一些在倫敦店表現出色的員工調到了紐約。由於文化上的差異,紐約店有為數不少的員工對UNIQLO的經營理念領會不深,以至於總公司的整改要求反而讓他們無所適從。在聽取他們意見和建議的過程中,我們深入溝通,將UNIQLO的企業文化以及運營方式逐漸滲透進他們心裡。從用雙手禮貌地遞給客人找換零錢這樣的小細節開始,我們把UNIQLO特有的美學意識傳播到每一個角落,從而實現徹底改革。當店員們體驗過顧客因為滿意自己的服務而多麼欣喜時,他們的眼睛也開始發光了。

2011 年 10 月,另一家UNIQLO全球旗艦店在紐約奢侈品牌雲集的第五大道開幕。這家店的規模比 SoHo 店還要大,營業面積超過 4600 平方米。

2011

UNIQLO在世界著名的紐約第五大道開設了擁有「最新、最好展示空間」的 4600 平方米超大型全球旗艦店。

在開業前三個月到任的日本店長向店員們傳達的重要資訊是,「你們就是主角。」通過SoHo店的改造和日本本土全球旗艦店的開張,我們重新認識到UNIQLO的進步之處以及日本的優勢。通過店長帶頭的方式,我們實踐了「全球一體化」和「全員參與經營」的理念,激勵僱員主動實現 「最好、最新的展示」,把每一天都當作店舖開幕的第一天,以最佳狀態迎接顧客。這就是我們要建立的優秀體制。

次年,也就是 2012 年,美國西海岸的第一家UNIQLO在三藩市開業。之所以選擇三藩市,是因為那裡是 Gap 和 Levi’s 等美國特色服飾品牌的發源地。店舖坐落在遊客眾多的聯合廣場,秉承著「為所有人製衣」的理念,UNIQLO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都有機會享受到高品質服裝。

2012

在三藩市聯合廣場開業的美國西海岸第一家UNIQLO店(當時)吸引了上千人排隊入場。有軌電車正從店前駛過。

上文提到的 John Jay 於 2014 年加入UNIQLO。「在追求品質方面,UNIQLO毫不妥協,而且頗具創新精神。我的職責就是讓這一偉大的日本公司真正走向世界,並讓世界看到它的創新力。」他說。

「The Art and Science of LifeWear」 展覽是我們的標誌性策劃項目之一,後來我們又將它發展成了「LifeWear Day」。首次舉辦展覽是2017 年在紐約,目的是將產品開發的幕後世界——工藝、時尚設計、以及支撐功能性和舒適性的科學技術——展示給大眾,從而加深人們對品牌和產品的瞭解,引發話題。展覽很快成為一個常態活動,相繼到巴黎、倫敦和上海等地巡迴展出。

2016

比鄰 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第五大道店與藝術家合作開展的店舖包裝等策劃活動創造了熱門話題。Kaws 也是合作藝術家之一。

MoMA 外觀
攝影:Alycia Kravitz

2017

UNIQLO高品質和高機能的特點基於背後的技術與開發,在紐約首次舉辦了呈現產品幕後故事的展覽「The Art and Science of LifeWear」。

我們還與世界各地的眾多創意人士建立起了聯繫。比如說我們在 2021 年為紀念 SoHo 店翻新而出版的《SoHo 精神》(The Spirit of SoHo)雜誌,深入探索了 SoHo 區的豐富歷史和文化,這裡為什麼如此有創造力?為什麼有這麼多有趣的社區?它是怎樣給世界帶來巨大影響的?我們覺得,這比單純地慶祝開業 15 周年更有意義。我們希望與熱情歡迎UNIQLO的本地居民建立起更加深入的聯繫。

UNIQLO拓展海外業務不僅僅是為了追逐利潤,而是致力於讓世界各地的人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服裝、創造屬於自己的服適人生。我們的使命是豐富每一個人的生活,成為當地社區的一員。

舉個例子,我們和同在紐約第五大道的「鄰居」 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合作推出了「週五免費之夜」活動(由UNIQLO提供贊助,MoMA 每週五晚間向公眾免費開放),讓更多的人可以親近藝術。和 MoMA 的合作還由此延伸到了 UT 上。2003 年 UT 項目推出開始,我們就堅信一定會做大,我們有一天也可以和Keith Haring、Basquiat、Andy Warhol那樣的普普藝術 大師合作。為此,我們飛往包括紐約在內的各地,與不同藝術家的基金會直接交涉。這一切都是為了把藝術通過 UT 帶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也證明了UNIQLO對於藝術的熱情。與 MoMA 合作的 UT 在亞洲和歐洲也廣受歡迎,證明在美國進行的這項嘗試有利於UNIQLO實現全球品牌推廣、贏得更多品牌支持者。

2021

為紀念 SoHo 店開業 15 周年創作的《The Spirit of SoHo》雜誌。封面人物是宣導多樣性和包容性的當代藝術策展人、藝術品交易商 Nicola Wassel。內頁重點介紹了攝影師 Ryan McGinley、傳奇塗鴉藝術家 Futura 和他的女兒 Tabatha,以及其他與 SoHo 區相關的人物。
uniqlo.com/us/en/page/spirit-of-soho.html

攝影:Dylan Sido

現在,UNIQLO正努力將可持續發展作為運營策略的重點之一。在美國負責可持續發展的是1997 年就加入公司的一名本地員工,那時UNIQLO品牌尚未崛起。「當時公司的規模雖小,但柳井社長的野心很大。看看現在,不管是公司還是UNIQLO這個品牌都發展得很好,真是令人鼓舞。」我們對於未來的使命是讓LifeWear 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代名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專注於地球、人類和社區之間的和諧,還有可持續發展。比如說,作為紐約第75 區特殊群體學校的支持者,我們會舉辦趣味購物活動,邀請學生來店體驗。我們還為暫居新澤西軍事基地的阿富汗難民提供 HEATTECH 毛毯以及防寒服等衣物,作為幫助他們在本地社區紮根的行動的一部分。現在,以至今後,我們都會繼續支援社區,為植根社區持續努力。

迄今為止,UNIQLO已經在世界 25 個國家和地區開設有 2300 餘家店舖。雖然在美國的 40 家店舖銷售業績不如中國和日本,但根據美國職業網站 Comparably 發起的「最佳品牌」調查,在 Z 世代(年齡 18 到 24 歲)眼中,UNIQLO排名第 14 位。毫無疑問,UNIQLO在美國的成績不能單純用數字衡量,在全球品牌推廣和創意發展上,美國市場發揮了很大作用。在美國進行的新店開幕推廣活動顯然是成功案例,運用在日本以及其他國家也取得不錯的成果,堪稱UNIQLO急速發展的催化劑。

John Jay 說,「還有許多人不知道UNIQLO。在美國,紐約是獨特的存在,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是座自由的城市,樂於接受新鮮的人和事。我想要巧妙地、有創造性地、堅持不懈地強化傳播,讓UNIQLO與更多的人建立起聯繫。在美國,只有天空才是極限。」

UNIQLO美國首席執行官 Daisuke Tsukagoshi 認為,成功的關鍵是「贏得當地社區的信任和支持」。他說,「像UNIQLO這樣總部在日本的公司,如果能夠直接體會歐美的不同文化,建立足夠的自信,進而作出重大決策,那就是突破。因此,培養當地人才非常重要,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學習,創建有效發揮多樣性優勢的組織體系。如此一來,UNIQLO可以為世界各地的僱員提供了體驗和成長的機會,也能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我們要繼續以顧客為中心,提供優良的產品和服務。」

為了實現這一點,需要構建方便全美各地人購買UNIQLO產品的體系。真正實現「LifeWear=可持續發展」,為社會和地區作出貢獻。在接下來的 15 年,乃至 50 年、100 年,UNIQLO將與美國共創美好未來。

2006

UNIQLO第一家全球旗艦店在紐約 SoHo 區開業。重新設計的 LOGO 和基於「具有美學意識的實用美」概念的商品展示設計創造了熱門話題。

2011

UNIQLO在世界著名的紐約第五大道開設了擁有「最新、最好展示空間」的 4600 平方米超大型全球旗艦店。

2012

在三藩市聯合廣場開業的美國西海岸第一家UNIQLO店(當時)吸引了上千人排隊入場。有軌電車正從店前駛過。

2016

比鄰 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第五大道店與藝術家合作開展的店舖包裝等策劃活動創造了熱門話題。Kaws 也是合作藝術家之一。

MoMA 外觀
攝影:Alycia Kravitz

2017

UNIQLO高品質和高機能的特點基於背後的技術與開發,在紐約首次舉辦了呈現產品幕後故事的展覽「The Art and Science of LifeWear」。

2021

為紀念 SoHo 店開業 15 周年創作的《The Spirit of SoHo》雜誌。封面人物是宣導多樣性和包容性的當代藝術策展人、藝術品交易商 Nicola Wassel。內頁重點介紹了攝影師 Ryan McGinley、傳奇塗鴉藝術家 Futura 和他的女兒 Tabatha,以及其他與 SoHo 區相關的人物。
uniqlo.com/us/en/page/spirit-of-soho.html

攝影:Dylan Sido

Share This Page